春捂不是多穿衣服那么简单 不会“捂”的爱生病_河南省送子公益基金
了解自己是否符合申请条件
公共健康
联系咨询
电话:0371-8996 3009
公共健康 您当前的位置:河南省送子公益基金 > 公共健康 >

春捂不是多穿衣服那么简单 不会“捂”的爱生病

日期:2017-03-05 11:56 河南省送子公益基金

  经历一冬的严寒,人们对温暖的春天无限向往。但早春乍暖还寒,也是各种流行病的高发期。

  这个时段,经常是刚脱掉秋裤,发现降温了;重新穿上冬衣,中午又是阳光普照,气温飙升。

  “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”,到底为什么要“捂”,如何正确的捂?《生命时报》(微信内搜索“LT0385”即可关注)采访专家解读,不妨对照看看你捂对了没。

  受访专家:

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白跃宏

  春天究竟为何要“捂”?

  无论季节如何变化,人的体温基本恒定在37℃左右,人们调节体温一是靠自身调节,如中枢调节、皮肤血管调节、排汗等,另一个就是靠增减衣物。

  经历了一个冬季的暖衣保护,人体自身调节机制已适应了当前的动态平衡,此时如过早脱去冬衣,将人体暴露在稍暖却并不稳定的气候下,体温调节机制来不及建立新的平衡,极易造成寒热失调,使免疫力及抵抗力下降,进而受到疾病侵袭。

  不“捂”疾病找上门

  1

  寒气侵袭,感染疾病

  初春时节如未能合理增减衣物,造成寒气侵袭,易感染疾病。

 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、外周血管病、脑卒中及心衰等较为危急,因受寒冷侵袭,机体产生应激反应。

  寒冷时血管收缩,血管阻力加大,血压升高,导致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将大大提高,且发病后病情较为严重,后期病程迁延,愈后不佳。

  2

  内分泌失调,免疫异常

  寒冷可引起内分泌机能失调,导致免疫反应异常。

  体表温度的降低会导致鼻黏膜中毛细血管收缩,血流量减小,免疫细胞数量下降,继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,由鼻腔进入的病毒感染细胞的概率就会提高,可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,如感冒、支气管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等。

  3

  关节疼痛加重

  对于患有骨关节炎的患者,寒气侵袭可致关节疼痛加重。

  因为天气寒冷时人体血管、肌肉适应性收缩,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小,关节间隙变窄,用于润滑的关节液也有所阻滞或减少,影响关节活动,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  怎么“捂”不得病?

  不忙减衣

  气温回升并稳定在15摄氏度之前,都不能盲目减衣。

  尤其是老人、儿童、产妇,以及患有心肺等慢性病的患者,不要过早地脱掉棉毛衣服,以防风寒侵入而致病。

  下厚上薄

  对于春捂的重点,我国唐代药王孙思邈主张“下厚上薄”。

  这是因为,人的阳气根于肾,全身阳气都要从这里散布出来,而肾经起于脚底的涌泉穴,因此,裤子、袜子、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、暖和点,不要换得太快,脱得太早。

  积极防护

 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皮肤病的人,一遇到气温突变,或花絮拂面、粉尘飞扬,旧疾就会复发。

  患呼吸道疾病的人,出门要戴口罩,少到公共场合去;患关节疼痛的人,要保护好自己的关节;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,更不可忽视“倒春寒”的影响,牢记“避风如避箭”这句话。

  吃姜泡脚

  除了通过“捂”来被动地减少能量的损耗,我们还可以主动地升发阳气。

  当天气变冷时,吃上几片生姜,不但通阳散寒预防感冒,还能暖胃温脾促进食欲。

  睡前泡泡脚,不但能消除一天的疲劳,放松身体,还能促进血液循环,给身体补充能量。泡脚时,水至少应没过脚踝,温度保持在38—40摄氏度,每次15—20分钟。

  还可提前煎煮些具有活血温经作用的中药,如当归、红花,加到泡脚水里,效果更好。患静脉曲张或有外伤的人,水不可太深;糖尿病患者泡脚一定要用手背或手腕试一下水温,以免烫伤。

  神门,“春捂”第一穴

  提到“春捂”,除了别急着脱衣服外,更重要的是捂好几个穴位。其中,位于手腕的神门穴是最重要的,可以说是“春捂第一穴”。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。

 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上,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。除了避免该处受寒之外,按摩此穴位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大家随时都可以用拇指指端点按神门穴,力量无需太大,也不必追求酸胀感。

  此外,还有几个穴位也需要重点关注,即腰眼的肾俞穴、肚脐上的神阙穴、脚上的阳辅穴。

  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,左右二指宽处。人体阳气的根在肾,而腰为肾之府,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。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,可以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。

  神阙穴即我们平时说的肚脐,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、爱腹泻的人,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,可经常在肚脐热敷。

  “春捂”还要保护好小腿外侧,有的人在天冷时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,可以热敷位于小腿的外侧,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阳辅穴。▲

返回顶部